摘要:如果下蹲過程中感覺膝蓋前方有針刺一樣的疼痛,或者覺得膝蓋很酸脹,說明膝關節的髕骨軟骨可能有損傷。如果行走過程中膝蓋卡住動不了,或者覺得膝蓋內側或外側明顯疼痛,則說明半月板可能有損傷。
膝蓋對我們而言很重要,平時跪鍵盤、跪搓衣板可都離不開它。
但作為人體最大且最復雜的關節,它不僅默默承受了人的體重壓力,還要調動各個結構參與活動,很容易受傷。
當膝關節受傷,它的求救信號就一個字
痛!
而我們最直觀的感受是,站立、走路的時間久了,或者只是跑了次步,膝蓋就隱隱發酸甚至作痛……
這是不是代表膝蓋出問題了?
不同的痛法
代表著不同的問題
膝蓋痛起來,就是個磨人的小妖精,換著法讓你猜它的心思。哪里痛,怎么個痛法,都有學問:
運動負重后痛,是韌帶水腫的信號
如果膝蓋前側下方會出現明顯的壓痛,觸摸檢查的時候,也會感覺到有腫脹、鈍厚的變化。
這種情況說明可能有韌帶水腫,立刻對骨關節進行冰敷,可以讓韌帶水腫快速消退下去。
只在早晨痛,是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信號
如果早晨剛醒,膝關節一彎曲就會疼痛,但隨著活動量的增加,疼痛又會漸漸消失。
而這類疼痛,常出現在膝關節退行性病變的初期。
稍微彎曲就痛,是髕骨/關節軟骨受損的信號
上下樓梯、爬山、蹲馬步時,如果膝關節的某個固定位置出現刺痛、酸痛或酸軟使不上勁……
這說明,你可能有髕骨或關節軟骨損傷。
尤其是比起上樓梯,下樓梯時的疼痛會更厲害。這種情況下,更可能是髕骨受損。
固定位置痛,是半月板受損的信號
運動中發生膝關節扭傷后(甚至一個不經意的小傷),如果仍有膝關節內側或外側某個固定位置疼痛,而且按壓時疼痛更加明顯。
這種情況說明可能有半月板損傷。
不能彎曲,是多個結構受損的信號
無論什么情況下,膝關節突然出現「交鎖」癥狀——即在行走、下蹲等活動中,膝關節突然像卡住一樣不能活動,并伴有明顯的疼痛。
這種情況說明,可能有軟骨損傷后的游離體或半月板損傷。
光看沒有把握的話,不妨試試下面這個動作。
「鴨子步」幫你判斷
膝蓋有沒有問題
鴨子步,顧名思義,就是鴨子的步伐。
動作要點很簡單,首先緩慢下蹲到最深,然后像小鴨子一樣左右腿交替蹲著向前行走。
如果下蹲過程中感覺膝蓋前方有針刺一樣的疼痛,或者覺得膝蓋很酸脹,說明膝關節的髕骨軟骨可能有損傷。
如果行走過程中膝蓋卡住動不了,或者覺得膝蓋內側或外側明顯疼痛,則說明半月板可能有損傷。
不過要注意,這個方法對大腿的肌肉力量和身體協調性有一定要求,不建議50歲以上的人嘗試。
此外,測之前要做好防護,或在他人陪同下進行。
測完之后,如果沒什么不適感,那么恭喜,你的膝蓋還是一個好膝蓋!接下來,做好預防就夠了。
「直腿抬高」的動作
讓膝蓋更耐用
據統計,60歲以上男性中高達60%~70%的人都患有骨關節炎,女性患病比例更高。
如果你無法完成前面介紹的「鴨子步」,或者接收到了膝蓋發出的「求救信號」,千萬別拖著,應該立即去看醫生。
否則的話,容易出現慢性損傷,進而導致更壞的結果。
如果你的膝蓋沒問題,平時也可以通過鍛煉來讓膝關節更強壯、更耐用。
鍛煉方法很簡單,只要堅持一個小動作——直腿抬高。
動作要領:
坐穩,保持膝關節在座椅范圍外;
然后整條腿用力繃直并保持水平狀態,同時用力勾腳尖,此時可明顯感覺到大腿肌肉緊張;
堅持抬高腿30秒,放松5秒,然后重復進行。
小哥哥帶傷示范,動作比較快。大家自己在做時,一定要持久一點,保持抬高腿、繃緊肌肉30秒再放下。
別小看這個簡單的動作,堅持鍛煉可以加強股四頭肌力量,使膝關節更穩定。
無論是膝關節受傷或手術后恢復,還是預防膝關節炎,都能做這種鍛煉。
當然,如果一動就痛,就別勉強自己,盡早去看醫生吧。
最后送大家一句話:
且行且珍「膝」,莫待老來空嘆「膝」。
快速連結:骨科點點讚
R74ED41585DDFG